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山西师范大学王国华副院长为“郦道元大讲堂”阳高县大泉山专场开讲

发布时间:2023-08-18阅读数:

2023年8月15日上午,在山西财经大学、中共阳高县委和阳高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赓续“八环”首创精神,厚植“两山”生态文明-2023年大泉山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上,山西财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主办的“郦道元大讲堂”特别组织了“阳高县大泉山专场”,应会务组邀请,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国华副教授作了题为“晋西北丘陵风沙人工柠条建设与恢复”的学术交流报告。

在此次报告中,王国华副院长首先介绍了风沙问题及其危害,随后重点介绍了晋西北丘陵风沙区柠条人工林建设情况以及对于植物固沙的生态水文思考。不同降水量地区固沙植被的承载力不同,基于此,王国华副院长介绍了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种类、河西走廊人工固沙植被演替过程、西藏植物固沙现状以及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人工林建设情况。王国华副院长指出,在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中,人工林建设是防风固沙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手段,植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变化可以用来评价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人工林的生长及林下植被种类和数量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变化。不同种植年限人工柠条林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会对该区生态环境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王国华副院长强调,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具有稳定固沙功能的防沙治沙体系不仅生态建设的迫切需求,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沙治沙实践中的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植被结构、格局、稳定性、防沙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尺度效应,有助于解决防沙固沙实践中面临的生态-生产用水权衡问题,发展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理论。王国华副院长的报告聚焦前沿,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使我们了解到人工植被恢复与建设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措施,同时也为阳高县的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报告人简介:

王国华,男,1984年3月生,山西大同人,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地理地科学系主任。2009年获黑龙江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和2015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7月入职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主要从事干旱半干旱风沙地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重点开放基金3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地方合作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近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