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资源环境学院赴五台山周边开展小学期地理综合实习

发布时间:2024-07-21阅读数:

7月10日至12日,资源环境学院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地理信息科学三个专业共140余名本科生赴五台山周边开展小学期野外地理综合实习。本次实习由学院副院长薛曜祖、副书记杨志勇带队,办公室郑莉老师,李新丽老师,学院辅导员刘丽丽、杨树真老师及带队实习指导老师申震、冯强、徐建斌、王京伟等参加了此次野外实习实践。为期三天的小学期实习分为3条路线:路线一,太原-五台县陈家庄乡-繁峙县砂河镇。路线二,砂河镇-五台山东台-砂河镇;路线三,砂河镇-韩庄村明长城。

在第一天的第一个观测点:五台县陈家庄乡,申震老师首先强调了野外实习纪律,并介绍了野外记录的要点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带领学生观察了喀斯特地下河,介绍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形成条件及喀斯特地貌的利弊;在第二个点,申老师带领同学们观察了河谷地貌中的河漫滩、浅滩、江心洲,并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讲解了河流阶地的相关知识。随后,带领同学们走近沉积岩地层,观察了奥陶系亮甲山组的竹叶状灰岩,并浅析了其成因;观察了逆断层,并尝试让同学们通过断层识别标志来分析其与正断层的区别。在地层出露良好的地方,申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地质锤采样、使用放大镜,并学习了地质罗盘测量方位、坡度角和岩层产状。虽烈日炎炎,但同学们三五成群,学习热情高涨。

在第三个点,申老师带领学生们认识了形成于25亿年前的区域变质岩(斜长角闪岩和黑云变粒岩),学生们不时用地质锤敲打、用放大镜观察,学习氛围浓厚。

第二天实习路线为东台的山麓到台顶,冯强老师带领同学们观察了从落叶阔叶林到寒温性针叶林再到亚高山草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变化,同时讲解了五台山特殊的气候条件与土壤植被成因。同学们分别在海拔1960米和2530米布设标准样地,开展了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物种多样性调查,不仅深刻认识了群落结构的垂直变化,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冯强老师在亚高山草甸带领同学们观察了高山林线、树线、矮曲木,进一步讲解了高海拔植物的形态与繁殖特征。最后,老师与同学们一起爬东台台顶,观察冻融草丘与古夷平面,并最终在一天之内领略了五台山的阴、晴、雨、雹的天气变化。

第三天实习路线在韩庄村,徐建斌老师首先从繁峙县与五台县的地貌结构入手,详细阐释了平型关和滹沱河谷地的地理背景。这一区域由北部的恒山、南部的五台山以及中部的滹沱河谷地构成,其中两座山脉均为断块山,而滹沱河谷地则是一个显著的地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型关作为滹沱河谷地中的隆起部分,不仅是晋北地区的重要关隘,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的发生地。徐老师进一步指出,长城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对我国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标志着我国干湿地的分界线,而且也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农业种植区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意义。讲解结束后,徐老师带领同学们攀登韩庄长城,让大家在实践中学习长城的结构特征,并深刻理解了长城对于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地理知识,也加深了他们对国家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参加此次小学期地理综合学习实践,同学们通过对地理、地质现象直接观察、测量、描述和分析,获得了基础地学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室内教学中理论的理解,培养了地学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及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工作和科学精神。

2022地理信息科学班吕思衡表示:“这次地理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地质地貌的复杂多变。从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探险,到河谷地貌的细致观察,再到河流沉积物的研究,每一次实地考察都让我对地球表面的形成与演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022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班李哲雨说:“跟随老师的脚步,叹服于五台地区亿万年的地质演化;按照老师的指示,采样在高海拔的华北落叶松;聆听老师的讲解,膜拜于盘旋山脊的巍峨明长城。作为地理人,我们应该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用胸怀去海纳百川。”

2022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班闫宇晨说到:“在这次地理野外实习中,我亲身走进大自然,将书本知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翻山越岭间,我观察着地层的纹理,感受着大地的脉动;每一处奇妙的地质构造、每一种独特的植被分布,都如同神秘的密码,让我对地理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